方便風開智慧花 南屏義工多面向認識佛光山
【人間社記者 宋滌姬 左營報導報導】
你聽過佛光山有情、無情的說法嗎?為讓義工多面向認識佛光山,佛光山南屏別院10月19日舉行義工講習會,禮請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主講「我不是『呷教』的和尚」,及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副總會長吳欽杉主講「方便風開智慧花」。370多位義工從星雲大師的著作及佛光山的植物群像,深入了解佛光山弘法的多元性。
住持妙樂法師做課程說明,並提醒大眾,擔任義工要掌握時間、空間,成就大眾,也成就自己。佛光山的人、物、境,相互連結,法界眾生都在這裡聚會,除了莊嚴的建築,還有無處不在的有情與無情的說法,在在處處都充滿了佛法。
妙凡法師解說《我不是「呷教」的和尚》一書是21世紀、現代版的《勸發菩提心文》。台灣話「呷」的意思是「吃飯」,「呷教」就是靠佛教吃飯,也就是「寄佛偷生」。星雲大師反思傳統佛教流於經懺佛事,四眾弟子只是膜拜、祈求佛菩薩,為什麼沒有人行佛呢?因此發下「佛教靠我」、「為教奉獻」的大願。
妙凡法師列舉本書的6項宗旨:建立信仰的正確觀念、如何做好出家人(佛教徒)、糾正傳統佛教陋習、展開菩薩道行佛事業、開創現代化弘法模式、說明人間佛教解脫道。
妙凡法師總結,這本書是星雲大師一生的實踐與體認,也是人間佛教理論與實踐,是出家僧眾與佛教徒的行佛使用手冊,提供社會大眾面對逆境時,如何保持樂觀、積極向上,奉行「三好、四給」,改變人生的成功示範。
「方便風開智慧花」出自唐朝白居易的詩句,吳欽杉以此為題,介紹佛光山、藏經樓與佛陀紀念館的植物生態。這些都收在他的新書《全露法王身》裡。
佛館有令人聯想到佛陀誕生的「無憂樹」,及悉達多太子誕生後,踏地七步的「地湧金蓮」。「地湧金蓮」還是今年南屏別院慶祝建寺10周年,在植樹節時由信徒親手種下的,現今已經開出美麗的花朵。
很多樹是有故事的,像「五戒樹」是心平和尚種的五棵小葉欖仁樹,因為樹身正直,如同持戒必須正直,因此星雲大師命名為「五戒樹」。又如藏經樓旁的「破布子」,在聽說因開路要被鏟除時,葉子全部發黑,後經討論能被保留時,又回復綠葉。而大眾常常相約雲居樓選佛場前的「茄苳樹」,則是星雲大師的爭取,才被保留下來的。
吳欽杉從植物中看到佛法,他觀察到氣候變化,植物有相應的改變,但是植物的葉子仍舊保留各自的特色,傳達著「不變隨緣,隨緣不變」的佛法深意。勸請大眾來佛光山、佛館當義工時,不要來去匆匆,多停留一下,看看山上的美麗的動、植物,試著叫出它的名字,像老朋友一般與它們歡喜相遇。
圖說:佛光山南屏別院義工講習會,370多位義工參與。人間社記者 戴妤真攝
圖說:南屏別院住持妙樂法師做課程說明,並提醒大眾,擔任義工要掌握時間、空間,成就大眾,也成就自己。人間社記者 戴妤真攝
圖說:妙凡法師解說星雲大師《我不是「呷教」的和尚》一書。人間社記者 戴妤真攝
圖說:「方便風開智慧花」出自唐朝白居易的詩句,吳欽杉以此為題,介紹佛光山與佛館的植物生態。人間社記者 戴妤真攝
|